近年來,濱海新區不斷深化文化機制體制創新,扎實推進了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濱海新區現有3個文化館、5個圖書館(含少兒館)、3個博物館、18個綜合文化站(文體中心),文化室、農家書屋遍布居村。此外還有泰達圖書館、空港文化中心、生態城圖書館等功能區文化設施和7家行業及民營博物館,為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奠定了堅實的網絡基礎。
在整合區內資源基礎上,新區提出了創建“文化隨行——公共文化服務百姓互動數字平臺”的項目構想,并于今年5月投入試運行。該項目是以現有文化服務資源為基礎,融合“互聯網+”技術系統和現代公共文化服務理念,以“線上線下”全方位互動對接為主要特征的多平臺文化服務體系,由“一個中心三個平臺”四部分構成,即基于大數據的文化服務信息資源中心、基于互聯網與物聯網技術的公眾文化服務平臺、基于移動智能終端的文化信息移動平臺和基于云計算和數據挖掘技術的文化服務監管平臺。
“文化隨行”在線發布活動信息、開展活動預約或場館預約。百姓預約成功后就可以憑系統發回的二維碼到現場掃碼入場參加活動;不需預約的活動可以憑身份證直接入場。“文化隨行”設立了“志愿服務”欄目,起步階段在線注冊文化志愿者已超過600人,組織發布并實施了志愿服務項目15個,在線招募志愿者100多人次。
通過這個平臺,區文廣局在互動對接和線上活動中對公眾信息與服務效果等數據進行了采集,匯聚了海量的大數據。通過對大數據分析,就能及時掌握百姓對文化活動的偏好,從而進一步使文化服務更加精準。截至目前,文化隨行欄目累計點擊量超過90萬人次,參加活動人數相對往年同期顯著增加,活動有效性、覆蓋率、滿意度也都有了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