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天津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中心商務片區的定位是重點發展以金融創新為主的現代服務業。圍繞實現這一定位,2015年,中心商務區已累計引進各類現代服務業企業5811家,其中注冊資金5000萬元以上企業686家。截至目前,中心商務區各類現代服務業企業已突破9000家,金融類企業近800家,中心商務區201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0億元,較2014年翻一番。
自貿試驗區效應掀起落戶潮
據介紹,自天津自貿試驗區掛牌以來,中心商務片區累計新增注冊企業4280家,其中包括一大批金融領軍企業,比如金城銀行,注冊資本30億元,是我國北方唯一一家獲批設立的民營銀行;中信金融租賃,注冊資本40億元,是目前落戶商務區規模最大的金融租賃公司;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基金公司;諾安瑞德境外投資基金,注冊資金6億元,是天津首家獲批QDLP試點的股權投資基金;中傳科金基金管理公司,天津首個QFLP試點項目等等。此外,保利投資、嘉實基金、海航集團、新興重工、國儲能源、中信集團、中車集團、國壽投資、華融資產、IDG投資、中科招商、搜房網、京東金融、騰訊、螞蟻金服、北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究院等公司旗下一批優質項目落戶中心商務區。
著力推進金融改革創新
“以創建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核心區為目標,在跨境投融資、資產證券化、股權眾籌、REITs基金、持股平臺、陽光私募、產業及并購基金以及新型資產管理公司領域形成典型服務案例。”中心商務區相關負責人舉例說,在跨境投資領域,借助自貿試驗區境外投資備案制度促成海航出海投資UBER(優步)公司、IDG資本海外投資搜房網等操作案例。在股權眾籌領域,京東最大的股權眾籌項目“言幾又”成功在于家堡落戶,以“言幾又”項目為契機,創新股權眾籌項目落戶標準化、專業化服務流程,在國內率先形成股權眾籌項目落地模式。在房地產信托基金領域,形成蘇寧金石、泰富金石、天房瑞新等典型案例;在持股平臺方面,先后打造保利投資、中信地產、百合網等多個員工持股平臺;在陽光私募、產業并購基金等領域,形成等觀資產、中科招商等典型案例。
中心商務區還通過加強與境內外金融機構和法律、會計、咨詢、信用評級、資產評估等專業機構的合作,搭建起企業與國際資本對接的互動平臺,打通了企業海外發債、海外并購、跨境融資等業務渠道。
提升投資貿易便利化
“我們將管委會所有審批職能歸集到一個部門,成立了行政許可中心,積極探索創新審批模式和管理機制。”中心商務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建立“自主+合作”的審批機制,率先實現了“一口受理、集中審批”,設立審批受理、國際貿易、國地稅聯合辦稅“三個單一窗口”;引進公安、交管、規劃等垂管部門,實現了“行政許可事項相對集中”“部門相對集中”和“審批人員相對集中”的“三集中”審批模式。建立“首問負責、專人對接、一管到底、全程代辦”的服務管家機制,構筑起“企業動嘴、政府跑腿”的綜合服務體系。此外還搭建了“雙創通”企業服務平臺,使入區企業享受“足不出戶,創業無憂”的一站式自助服務。
同時加快跨境投融資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服務平臺按照“1+3+1+N”的總體架構進行搭建并開展運營,即1個政府服務體系、3類市場化服務體系、1個跨境投融資項目庫以及N種具體操作服務案例。整合企業本外幣融資、結售匯便利化、外債管理等功能,為外商投資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建立投資目的地國家推介中心,為區內外企業開展境外投資提供項目推介、離岸融資、法律、會計等綜合性服務。此外,區域以發展跨境電商出口業務為核心,提供海外倉儲、海外清關、跨境清關服務。
雙創特區建設提速
“雙創特區”于2015年9月21日在中心商務區正式揭牌,中心商務區實施有針對性地招商引資等一系列舉措,截至2015年底累計注冊企業1741家。在引進眾創空間方面,目前已有騰訊、甲骨文、中信國安、紫荊花、凱利達等7家眾創空間完成注冊落戶“雙創特區”,另有北大創業訓練營、東升科技園、創業家、中科招商、阿里云創客等8家眾創空間基本達成落戶意向。依托北大(濱海)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究院、天津科技成果轉化交易市場等項目的落地,將分階段逐步引入北大新一代有機電子器件、微納電子與系統集成、新一代互聯網軟件、虛擬現實與可視化軟件等研發中心,以及吸引瑞士、美國、韓國、泰國、瑞典、德國等國的數十家國外技術轉移市場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