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京津冀最大的光伏發電站——坐落于濱海新區的信義光伏發電站項目已經進入到了報送新設備投運申請階段,預計將在本月底具備送電條件。該發電站建成投用后每年將為濱海新區增加綠色電能2.167億千瓦時,約占濱海新區年供電量的1.2%左右。
信義光伏發電站項目由信義光能(天津)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選址在濱海新區薊運河南岸、西中環兩側,建設容量為174MWP,項目占地4350畝,將鋪設250W多晶硅電池組件約696000塊。光伏電站建成后將通過2回110千伏線路至孟港后220千伏變電站,實現并網發電,為新區增添更多綠色能源。
在信義光伏發電站現場看到,平坦的土地上整齊地架設起了一排排深藍色的光伏板,一眼望不到邊的光伏板遠遠看去就像壯闊的藍色海洋。在兩米多高的支架上,不少施工人員依然在緊張地為這片“藍海”增添新的“浪花”,鋪設上一塊塊嶄新的光伏板。“傳統的光伏發電板采用的是單層玻璃,中間是密封單晶硅,下面貼了膠片。除了被單晶硅吸收的光線產生了電流外,其他的光線都被反射浪費了。我們采取的是雙玻層發電板,將硅片夾在兩層玻璃之間,發電效率提高了20%至30%,而且更加抗腐蝕、耐壓。”該項目負責人表示,他們不但將充分利用光伏板進行發電,而且還能把用傳統光伏板會浪費掉的電充分利用起來。同時在光伏板下面的土地上養魚養蝦或者種植燕麥等農作物,讓每一寸土地都能夠有效利用,實現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目前,濱海新區所有投入使用的分布式光伏項目總容量為37.7MW,該光伏發電站建設容量為已投運項目總容量的4.6倍。”濱海供電相關人士介紹,該項目采取了先進的模塊化技術,將逆變器等配套電力設備壓縮成集裝箱大小的“積木塊”,方便拆換的同時縮小了占地面積。相比之前濱海新區建成的分布式光伏項目,該項目具有規模更大、成本更低、發電效率更高的特點,建成投用后不但將為濱海新區增加更多清潔能源,也將為建設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為了更好地配合該發電站建設,濱海供電將在項目投用時進行嚴格的驗收把關,還將在項目投用后進行包括技術指導、人員培訓和應急預案制定等在內的后續服務,幫助發電站實現更好的運行。”信義光伏發電站投入使用后,年發電量將達到2.167億千瓦時,每年將減少標準煤使用7.58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8.9萬噸,將為改善區域空氣環境,建設美麗濱海起到積極作用。
目前,濱海電網共計接入風能、光伏等新能源32.3萬千瓦,一年的發電量相當于27萬戶天津居民的年用電量總和。截至11月底,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已達到6億千瓦時,節約標準煤2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52.32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