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貿試驗區機場片區坐落于天津空港經濟區,隨著自貿試驗區各項制度創新政策的逐步實施,自貿政策紅利已惠及區內企業。而作為空港經濟區支柱的航空產業,部分航空配套企業已享受到自貿區通關便利的創新政策,為企業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
航空公司飛機停場一天就會造成十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的損失,并且對公眾交通產生嚴重的影響。天津自貿試驗區掛牌后,空港經濟區管委會和海關積極推動制度創新,創造性地將物聯網的RFID(無線射頻識別)系統用于航空維修周轉件的追蹤與監控,使周轉件的清關時間由原來的3天減少到十幾分鐘。這對于空港經濟區的一些國內外知名航空維修廠商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
古德里奇航空結構服務(中國)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航空維修業務的企業,該公司總經理劉杰介紹,從自貿試驗區成立至今,這種新的通關模式已為古德里奇公司贏得了15個大的維修工作,帶來的銷售額達到80萬美金,大大地提高了該公司在航空維修市場的競爭力。
除物聯網RFID技術的使用外,古德里奇還是自貿試驗區“批次進出,集中申報”政策的受益者。由于航空維修所需的配件數量多,經常需要出入海關特殊監管區,因此,在自貿試驗區設立之初,該公司向保稅區海關提出是否可以享受海關支持自貿試驗區發展的18條優惠政策之一,即“批次進出,集中申報”。也就是,出入海關特殊監管區的航材由傳統模式的“一票一報”改為“多票一報”。
而在此之前,此政策只適用于物流企業。在海關的大力支持下,該公司成為天津自貿試驗區第一個享受此政策的航空維修企業。截至目前,該公司已經有20項工作享受此優惠政策,報關工作量減少了50%,大大降低了該公司的運營成本,縮短了維修周期。
“自貿試驗區的制度創新,使我們企業享受到了改革的紅利和自貿試驗區的便利,預計我們公司今年航空維修的收入及利潤都會實現兩位數的增長。”劉杰說。
目前空港經濟區航空產業保持較快增長,一些航空配套企業也發展迅猛。今年前三季度,西飛機翼、古德里奇發動機短艙維修等相關配套企業新增產值8億元,增長達5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