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互聯網+”教育新模式
發布日期:
2018-12-11
來源:
每日新報
歷時兩年,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完成文物系統性修復,創新革命文物傳播方式 打造“互聯網+”教育新模式。作為近現代革命舊址,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還通過智慧化設計,讓文物真正“活起來”。
日前,大沽口炮臺本體加固、整體修復工作以及館藏文物大規模、專業化、系統性的修復工作全部完成,同時啟動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申報工作,將北岸“高”字炮臺遺址納入保護范圍。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努力推進景觀建設,提升安防技防水平。推進安防技防、防汛設施、反恐設施等三大改造提升工程,增設紅外報警、高清監控以及庫房門禁等重點部位監控,在遺址區域增設23臺室外高清紅外云臺攝像機,增設“威”“鎮”“海”炮臺遺址電子圍欄報警防護系統。同時,增強防汛設備使用功能,滿足遺址防洪排水的需求,徹底解決汛期水患。
此外,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創新革命文物傳播方式,打造“互聯網+”教育新模式。讓革命傳統教育進學校、進課堂,制作編纂革命文物系列教具教材,例如“條約配對卡”“館藏文物拼圖”“展陳互動講解卡”及《海上國門——寫給孩子們的歷史繪本故事》等。用新穎豐富、獨具特色的內容形式進行現場教學,培養青少年的愛國主義熱情,將文博事業與文化教育緊密聯系起來。“互聯網+愛國主義教育研學傳播”項目還成功入選國家文物局2018年互聯網+中華文明示范項目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