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創新發展措施》和《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創新發展行動方案》。天津自貿試驗區以國際化視野、顛覆式思維統籌謀劃改革創新,力圖構筑開放合作的先進制造研發和現代服務產業體系,打造陸海空聯動的國際航運資源配置樞紐,增強產業金融和創新金融的服務輻射功能,建設京津冀協同開放的高水平國際合作平臺,建設高效透明法治規范的國際化營商環境。
今年天津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取得新成效,累計承接市級行政許可審批權限下放近900項;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負面清單已精簡至37項;金融創新穩步推進,“金改30條”準予實施政策全部落地。
在制度創新方面,天津自貿試驗區深化“放管服”改革,累計承接市級行政許可審批權限下放近900項。在全國率先實施“一個部門、一個印章”審批、經營許可“一址多證”、民非機構“多項合一”、租賃SPV公司注銷“白名單”等舉措;深化“一制三化”改革,推進“無人審批超市”、承諾制審批、建設項目聯合審批。
在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方面,深入落實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清單從122項精簡至目前的37項。據統計,今年1-8月新增外資企業190家,實際利用外資14.5億美元;累計新增外資企業2663家,實際利用外資90.8億美元。
與此同時,天津自貿試驗區累計實施100多項貿易便利化措施,探索口岸通關和物流流程綜合優化改革,通關時間壓縮到32個小時,進、出口合規成本降幅分別達到61.7%和19.9%;上線運行了全國首個海關區塊鏈驗證系統,出臺全國首個保稅貨物倉單質押融資業務監管辦法。
在推進金融創新方面,“金改30條”準予實施政策全部落地,自由貿易賬戶政策獲批復制。在全國率先開展飛機離岸租賃對外債權登記業務和共享外債額度便利化兩個試點;出臺全國首個融資租賃監管指導意見、首個保稅租賃業務管理辦法和首個商業保理行業監管辦法。截至8月底,區內主體累計新開立本外幣賬戶7.5萬個;辦理跨境收支2009.9億美元;結售匯877.9億美元;跨境人民幣結算3946.2億元人民幣,占全市的43%。
此外,法治環境方面也在持續優化。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在自貿試驗區設立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和知識產權法庭,最高人民法院批準在新區法院加掛自貿試驗區法院牌子。自貿試驗區檢察室、市仲裁委自貿試驗區國際仲裁中心、貿仲、海仲自貿試驗區仲裁中心運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