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產業近幾年來一直都處在風口之上,但“紙上談兵”仍然是行業痛點,真正商業化落地并最終實現對各個行業的賦能是產業發展的關鍵
◎以一飛智控、科大訊飛、深之藍為代表的新區人工智能企業,瞄準各行各業的需求,研發生產出一批批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更多便利的產品,實現了商業化落地和對各個行業的賦能
◎根據規劃,到2020年,本市人工智能產業總體水平要位居全國前列。本市特別是濱海新區擁有良好的產業發展條件,應牢牢把握歷史機遇,在人工智能產業集聚方面加快發展
近日,央視兩則有關人工智能的報道非常引人注目。在焦點訪談中,來自開發區的一飛智控展示了精確控制的無人機集群表演;在央視新聞中,由國內人工智能語音代表企業科大訊飛聯合央視中文國際一同打造的虛擬主播圖像,成為AI技術賦能融媒體的前沿之舉。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大數據技術的突飛猛進,智能產業近幾年來一直都處在風口之上,但“紙上談兵”仍然是行業痛點,真正商業化落地并最終實現對各個行業的賦能才是產業發展的關鍵。在業內人士看來,天津尤其是濱海新區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中,場景化賦能進程正在加速落地,而世界智能大會的舉行,也必將推進產業的商業化發展。
人工智能產業
應用場景加速落地
在焦點訪談中,一飛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齊俊桐講述了無人機智能集群控制的秘密:“幾百架甚至上千架無人機的整個飛行過程,就是靠一臺地面計算機來完成的。它技術要求很高,首先時間維度要非常精確,現在時間維度定位的同步時間,大概是0.04秒;其次就是位置,現在的定位精度能夠在幾十厘米。其實集群的控制技術就是要讓每一架飛機在該到的時間到達該到的點上,這個背后有很多控制的算法、控制的邏輯,也有很多通信的技術,很多技術的疊加,最后形成了我們看到的在天空中隊形的變化。”
利用無人機進行空中集群表演,只是齊俊桐驗證無人機智能集群控制技術的一種嘗試。讓無人機智能化產業化,讓無人機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更多便利,一直是一飛智控努力的目標。據焦點訪談報道,創業三年多,一飛智控的銷售額每年都在以200%到300%的速度增長,公司研制的近8000臺套無人機設備在農業植保、電力巡檢、智能物流等領域得到廣泛使用,三年來,公司的市場估值已經翻了近100倍。
在位于空港經濟區科大訊飛天津研發中心的展廳里,同樣能感受到人工智能對各行各業的賦能。訊飛翻譯機通過智能語音識別系統不到一秒就完成了中英文互譯,同時對話內容還以兩種語言文字顯示在屏幕上。
更讓人贊嘆的是,央視主播紀萌近日就通過體驗科大訊飛的虛擬圖像以及“聲音復刻”兩大黑科技,見證了虛擬主播“紀小萌”的誕生過程。相比以往的虛擬主播,“紀小萌”不僅聲音還原度高、表達自然流暢,在形象的表現上也惟妙惟肖、生動傳神,就連紀萌本人看了都不免感嘆“虛擬主播的聲音實在太像真人了”。科大訊飛相關負責人介紹,頗為創新的是,人工智能虛擬主播圖像是通過提取真人主播新聞播報視頻中的聲音、唇形、表情、動作等特征,運用深度學習技術聯合建模訓練而成的。
“商業化落地”
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
實際上,在人工智能領域目前有著這樣的共識:人工智能已經開啟2.0時代,AI技術已經從實驗室中走了出來,在向相關領域的產業融合前進。單獨講人工智能領域肯定是不可行的,必須和行業相結合,人工智能才有可能真正落地。
記者注意到,在人工智能向消費端的商業化進程中,來自開發區的天津深之藍海洋設備科技有限公司也在加速快跑。深之藍榮獲德國紅點產品設計獎的黑科技“游泳神器”——SublueTM SwiiTM智能動力浮板日前正式上市。深之藍公司研發副總經理吳石梁告訴記者,很多兒童和成年人不會游泳或恐水,但又渴望享受水中運動的快樂。為了幫助這些人群解除顧慮,無憂享受水中快樂,公司設計研發了Swii這樣一款產品。
在業內人士看來,沒有場景支持的AI技術不能實現其價值,但要找到合適的AI商業落地應用場景,還要搞明白人工智能在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比人類更優秀。目前并不是所有工作都可以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但是對于海量數據的處理和分類,人工智能可以比人類做得更好,“說到大數據,這也是人工智能下一階段發展的基石,只有具備了大數據基礎,才能讓人工智能發揮應有的價值。而濱海新區恰恰擁有傳統的大數據底層優勢,具備產業發展動能。”
按照《天津市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將人工智能作為本市推動產業向高端發展的突破口,提出到2020年人工智能產業總體水平位居全國前列的目標。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文建議,天津有世界智能大會這樣頂級的學界和產業界交流平臺,有優秀的高校智力資源,處于快速發展的京津冀創新圈中;濱海新區還有各種政策便利,包括自貿區、自創區等,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的條件非常好。今后,應該牢牢把握歷史機遇,在人工智能產業集聚方面加快發展。記者單毅張彥欣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