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更好了解天津自貿區,了解濱海新區”“以后還要多來天津自貿區,了解更多改革創新故事”……8月25日,“行走自貿區”網絡主題活動啟動,人民網、新華網、中國日報網等中央新聞網站,本市主要媒體深入天津自貿試驗區,走進中鐵工程裝備集團(天津)有限公司、中心商務片區政務服務中心、天津海特飛機工程有限公司等地,親身感受天津自貿區的發展新脈動。
作為此次主題活動的首站,“大國重器”——盾構機的探秘之旅備受關注。在位于東疆的中鐵工程裝備集團(天津)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多臺盾構機正在生產組裝中。目前,企業平均年產隧道掘進機、再制造整機及相關零部件50余臺套,而中國出口非洲大陸首臺盾構機也是在這里成功下線。“對于天津自貿區,我原本認為自己很了解,但這次我發現其實濱海新區和天津自貿區還有很多新亮點,例如中鐵裝備生產的‘大國重器’從東疆出口到‘一帶一路’國家。”參加“行走自貿區”主題活動的中國日報天津記者站首席記者楊成感觸頗多。“我以后肯定要多來天津自貿區,多撰寫出更多更好的中國故事,讓世界更了解濱海新區,了解天津自貿區。”
在“放管服”、投資、貿易、金融、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點領域開展系統集成式創新,大膽闖、大膽試,天津自貿區帶來的開放看得見、摸得著。“近年來東疆陸續推出電子營業執照、無車承運、跨境飛機租賃資產交易、保稅倉單質押融資、企業開辦一窗通、經營范圍規范化登記等多項政策創新應用試點,促進各項政策創新壓力測試的同時,為企業和產業發展提供政策創新首發應用優勢。”東疆自貿片區工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與此同時,中心商務片區發揮“先行先試”的制度優勢,積極推動商業保理等產業發展,助力創新創業主體發展。“通過集中采訪活動,我更加深刻認識到天津自貿區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和先行先試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人民網天津頻道陶建表示,希望做好自己本職工作,讓天津自貿區的經驗做法讓更多人了解。
隨著自貿紅利加速釋放,企業活力也在持續迸發。“中企云鏈這幾年公司發展速度非常快,平臺整體業務規模基本上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在增長。”在天津自貿區經營4年多的云鏈(天津)商業保理有限公司負責人白育實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享受到自貿紅利的企業可不僅中企云鏈一家。位于天津機場片區的天津海特飛機工程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干線飛機大修、改裝服務、B737NG客改貨、飛機拆解等服務。此前企業獲批在天津自貿試驗區開展境內外航空保稅維修和再制造業務。“保稅維修政策的實施,為航空企業在天津自貿試驗區聚集形成規模效應奠定政策基礎和有效支撐,未來會吸引越來越多的航空領域企業入駐這片航空產業發展熱土。”天津海特負責人表示,目前境外飛機從國內其他MRO來天津海特執行維修改裝業務,可以不再額外調機至境外,可采用形式申報,只做形式進出口,不僅節省調機時間以及通關時間,也節省調機成本。
發揮全面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為區域謀發展中探索新路徑,天津自貿區交出一份漂亮答卷。掛牌五年來,累計實施428項制度創新措施,向全國復制推廣37項試點經驗和實踐案例,向全市和相關區域復制推廣230項經驗案例,發布65個金融創新案例,形成改革可復制的“天津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