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新區“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新聞發布會上傳來消息,《天津市濱海新區關于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出臺,這將進一步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實現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中,新區確定了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總體目標,并提出了階段性目標,即到2022年實現濱海新區營商環境建設水平處于全國前列,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到2035年實現營商環境建設國際領先水平,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現代化、國際化海濱新城。
“實施意見”聚焦市場主體關切,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在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人文環境、產業環境五個方面明確了具體工作任務:
第一個方面是優化政務環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全國領先的政務環境。“實施意見”以構建統一、公開、透明的政務環境為目標,持續釋放法定機構改革和公共服務事項下沉街鎮的紅利,轉思路、轉作風、提效能,推進政務服務的標準化,智能化,便利化,進一步實現濱海通辦、濱海統辦,做到為企業服務“有求必應、無事不擾”。
第二個方面是優化市場環境,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著力打造成本競爭力強的市場環境。“實施意見”提出要實施市場準入的負面清單制度,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強化誠信體系的建設,營造重信、守諾的良好風氣;始終秉持“產業第一、企業家老大”的理念,做到“企業吹哨、部門報到”,通過鼓勵創新創業、加大金融支持、規范中介服務,形成親商、利商、留商、暖商、敬商、懂商、悅商的親清政商氛圍。
第三個方面是優化法治環境,在法治框架內調整各類市場主體的利益關系,努力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實施意見”指出,通過創新監管的方式、建立各項維護市場主體正常經營的機制,為營造公開透明、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提供重要的法治保障。
第四個方面是優化人文環境,構建“一主兩副六組團”的空間發展格局,營造宜業宜居的人文環境。人文環境是一個城市發展的靚麗名片,是城市吸引力和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實施意見”指出,通過聚焦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的實事,構筑綜合便利的社會治理體系,深入實施“海河英才”行動計劃與“鯤鵬計劃”,打造與國際港口大都市相符、充滿活力與現代化、開放包容、宜居宜業、宜樂宜游的人文環境。濱海新區正在開展的創建文明城區活動,也是優化人文環境的重要內容。
第五個方面是優化產業環境,全力打造聚集發展、動力強勁、增長活躍、綠色健康的產業環境。濱海新區立足于一基地三區建設,聚焦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從產業結構布局、產業規模和產業創新三方面提出了產業轉型升級行動。“實施意見”指出,要發揮營商環境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圍繞智能科技、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和航空航天、裝備制造、汽車工業、石油化工等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來引育新動能,同時研究制定國內招商引資圖譜,優化主導產業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