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分行發布《天津市金融運行報告(2020)》,對天津市2019年金融運行情況和經濟運行情況進行分析,并開辟天津自貿試驗區金融主題專欄,原文如下:
2019 年,天津自貿試驗區(以下簡稱“自貿區”)金融改革創新政策加快落地實施,復制上海自貿區FT 賬戶、外匯管理創新業務、跨境人民幣貿易投資便利化試點等創新政策取得明顯成效,公平、透明、高效的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有力支持了天津自貿區改革創新發展。
一、金融改革創新政策加快落地,金融跨境業務快速發展
2019年末,“金改30條”準予實施政策全部落地實施,其中11 項措施在全國復制推廣。2019 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批復同意天津自貿區復制上海自貿區FT 賬戶體系,“金改30 條”中探索建立與自貿區相適應的賬戶管理體系獲得突破。2019 年末,已有兩家銀行正式接入FT 賬戶分賬核算業務系統,為企業辦理FT賬戶業務34.2億元人民幣,天津成為領先廣州、深圳首先上線兩家銀行的城市。FT賬戶的成功落地,為加快推進天津自貿區金融改革創新,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打造天津自貿區金融業對外開放示范窗口奠定了堅實基礎。自貿區掛牌至2019 年末,區內主體累計新開立本外幣賬戶8.1 萬個;辦理跨境收支2117.5億美元,占全市總額的24.6%;結售匯942.4億美元;跨境人民幣結算4111.3 億元人民幣,占全市的43.3%。
二、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金融服務更加便利高效
深入開展更高水平的跨境人民幣貿易投資便利化試點,優質企業辦理跨境人民幣貿易投資業務無需向區內銀行逐筆提交審核材料,銀行也無需逐筆審核企業收付款相關憑證,天津市自律機制優質企業跨境人民幣結算便利化方案落地實施,貿易投融資更加便利。自貿區掛牌至2019 年末,區內企業開展全口徑跨境融資累計借用外債近60 億美元,區內銀行發放境外人民幣貸款207.4 億元,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結算量382.4億元人民幣。取消A類企業貿易收入待核查管理,外匯資本金和外債資金實行意愿結匯,大幅提升了企業資金周轉效率。截至2019 年末,區內A 類企業辦理貿易收匯未經過待核查賬戶290.8億美元,區內企業直接到銀行辦理外商直接投資和境外投資項下各類外匯登記682.6億美元;區內企業辦理外債資金意愿結匯20.3億美元、資本金意愿結匯31.5億美元,區內銀行為境外機構辦理外匯衍生品交易21.5億美元。
三、加快建設國家租賃創新示范區,特色創新政策優勢更加凸顯
天津東疆保稅港區成為全國首家獲批開展經營性租賃收取外幣租金業務的區域,試點以來累計辦理業務突破77 億美元。積極推進全國首個融資租賃公司外債便利化試點,已有4 家融資租賃企業獲得試點資格,28 家特殊項目公司共享外債額度,完成外債登記21筆。自貿區掛牌至2019 年末,區內88家融資租賃公司辦理境內融資租賃業務收取外幣租金近40 億美元,辦理售后回租項下外幣支付貨款2.1億美元。2018年底,天津自貿區獲批開展飛機離岸融資租賃對外債權登記業務,成為全國首個也是唯一獲批開展該項業務的地區。
四、外匯管理改革再升級,外匯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
2019年7月,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國家外匯管理局天津分局印發《關于修訂〈進一步推進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匯管理改革試點實施細則〉的通知》(津匯發〔2019〕38號),從簡政放權、提高投融資便利化、完善宏觀審慎管理等方面入手,新出臺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簡化外匯登記管理、允許區內借用外債企業調整借用模式等六項外匯管理便利化創新政策。政策實施以來成效逐步顯現,截至2019 年末,自貿區內企業辦理境內直接投資登記、變更、注銷業務89 筆,涉及金額54.5億美元;實施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業務1509筆,支付金額3.8億元人民幣;1家企業辦理外債模式調整業務;15家銀行為17家企業直接辦理23 筆外債注銷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