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其中提到建設天津自貿區法院為自貿區發展提供優質高效司法保障,原文如下:
庚子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發,給審判執行工作帶來挑戰。天津自貿區法院及時調整工作思路,按照“不見面,事要辦”的理念,精準提供司法服務保障,為企業生產經營助力加油。日前,外省某石化運輸企業與天津自貿區內某融資租賃公司就一輛大型運輸汽車及其掛車簽訂融資租賃合同。合同履行完畢后,由于客觀原因,該融資租賃公司遲遲未能注銷車輛登記,造成原告石化運輸企業名下車輛登記指標被占用,影響生產運輸,原告遂將被告訴至法院。東疆保稅港區融資租賃法庭法官曲健了解情況后,立即建立微信調解群,從大年初一開始進行線上調解,并多次召開視頻會議。考慮到案涉車輛為危險品運輸車輛,情況特殊,曲健又在線下積極協助當事人聯系協調交管部門,及時辦理了車輛注銷手續,化解了矛盾。
作為我國北方首家自貿區法院,天津自貿區法院圍繞自貿區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建設需求,主動將法院工作融入自貿區改革開放大局。自2020年1月1日履職以來,天津自貿區法院受理民商事案件3243件,審執結案件1458件,通過互聯網開庭238件,為天津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和天津自貿區深化改革開放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
天津自貿區法院按照謀篇布局一體化、司法服務精準化、專業審判智能化的工作思路,積極探索符合天津自貿區法院特點的運行機制,以建設專業化、智能化、創新型、服務型的新時代全國一流自貿區法院為目標,確定法院發展具體任務。積極構建符合天津自貿區發展定位的商事糾紛多元化解體系,為投資者節約訴訟成本提供更多解紛途徑。建立自貿區企業送達信息共享機制,健全企業訴訟檔案制度,為各功能區提供“定制化”司法服務。疫情期間還特別制定《應對疫情風險服務融資租賃行業十項舉措》,最大限度減輕疫情對融資租賃行業影響。同時,積極優化審判資源配置,配齊配強審判力量,安排融資租賃法庭、金融法庭、知識產權法庭等六個專業化法庭分布,實現標準化科技法庭全覆蓋,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深度運用,以信息化提升專業化審判效率。與各功能區搭建多元解紛平臺,建設社區遠程調解室,以現代化手段助力化解矛盾糾紛,讓轄區內企業和居民享受優質高效訴訟服務。
原標題:《最高法院工作報告中的“天津亮點”》,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