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天津海特飛機工程有限公司傳來一則喜訊,該公司獲得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B737-800型客改貨改裝能力批復,具備該機型客改貨STC(補充型號)的改裝能力。加上前不久剛剛獲得的中國民航局批復,其具備空客A320neo定檢大修能力,天津海特的維修能力正邁上新臺階,將迎來更廣闊的航空維修發展空間。
近年來,天津先進制造業實現了健康快速的發展,與之相聯系的保稅維修、再制造業務也是天津自貿試驗區創新探索的重點領域。一系列創新舉措落地,進一步拓寬了保稅維修和再制造業務范圍,通關模式持續簡化、管理流程不斷優化。一個個企業實際“痛點”有效解決,為企業集聚營造了良好的環境,激發了保稅維修業發展活力。
保稅維修企業
盡享政策紅利
受疫情防控影響,航空貨運市場與客運市場表現截然相反,處于“爆艙”狀態。客改貨是天津海特主要業務之一,通過客改貨的維修方式可以延長飛機的使用壽命、提高剩余價值。該業務對于飛機結構部位改動大且工藝精度高,是維修領域頂尖水平的體現。
“去年公司在天津港保稅區管委會的大力支持下,獲批在天津自貿試驗區開展境內外航空保稅維修和再制造試點業務,維修業務的發展也由此駛上‘快車道’。未來我們將進一步利用自貿試驗區保稅維修的優勢政策,做大做強客改貨業務,成為全球航空維修客改貨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天津海特相關負責人在采訪中表示。
努力培育產業“大樹”,形成前沿新興產業“森林”。記者了解到,針對保稅維修這一領域,去年開始,天津自貿試驗區陸續出臺了多項境外飛機保稅維修的創新政策,直接令區內相關企業受益,直接拉動了這一板塊快速發展。
在位于天津自貿試驗區機場片區的龐巴迪天津航空服務中心,一架架飛機停在廠房內,正在進行個性化的維修。“天津自貿試驗區的多項創新政策,令企業直接受益。比如以前境外飛機每次維修后就必須出境,而在新政支持下,現在境外飛機在這里完成維修后,可在繼續執飛事先獲準但尚未完成的國內航程后再出境,這使我們不僅滿足了客戶在航程安排上的需求,也為其節省了飛機進出的費用。同時客供輔料免稅、保稅工具可以監管出區等政策,使我們可以更快的為客戶提供飛機緊急地面維修支持,為公司贏得了更多客戶,提高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龐巴迪天津航空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暢通對記者說,他深刻地感受到自貿試驗區政策為產業發展帶來的有力變化。
以制度創新激發市場活力,推動航空航天產業鏈和保稅維修再制造產業壯大發展。“盡管受疫情防控影響,但在全體員工的努力和政府方方面面支持下,我們仍然圓滿完成一季度的維修任務,二季度的維修需求業務量仍在持續增長。”暢通表示。
政策制度創新
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
保稅維修是天津自貿試驗區的新興產業板塊,近年來天津自貿試驗區在保稅維修、再制造制度創新方面持續發力。特別是保稅維修再制造試點政策推出以來,得到了相關企業的積極響應,實現了政策落地,對企業提升經濟效益起到了積極作用。截至去年底,累計落戶60多個航空、船舶制造維修及培訓機構等項目,有效鞏固了天津自貿試驗區保稅維修和再制造行業優勢,進一步提升了我國維修產業國際競爭力。
“在保稅維修、再制造的制度設計方面,天津自貿試驗區走了關鍵的三步棋。”天津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副主任、濱海新區副區長、創新發展局局長張忠東在商務部召開的廣東、天津、福建自貿試驗區建設5周年網上專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第一步是印發《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展保稅維修和再制造業務實施辦法》,將業務范圍拓展至高技術、高附加值并符合環保要求的航空、船舶、工程機械、數控機床等領域;第二步是出臺了《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機場片區支持和鼓勵航空保稅維修再制造產業發展若干措施》和《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機場片區規范和指導企業適用保稅維修再制造政策的若干意見》兩個指導和規范性文件,在簡化通關模式、優化管理流程、解決企業實際痛點等方面給出了解決方案;第三步是天津市政府印發《關于支持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創新發展行動方案》,提出涉及監管模式創新、擴大維修范圍、建設交易流轉平臺等創新方向,進一步擴大企業受益面,提升產業發展活力。”
而在解決企業和產業痛點的過程中,天津自貿試驗區也總結出境外飛機航程內保稅維修綠色通道、飛機保稅狀態購入部件及耗材等9種保稅維修再制造的創新模式,經專業機構評估,具備可復制推廣價值。這些有效的做法,解決了涵蓋飛機維修、“客改貨”、部件延伸維修、適航性檢測、信用評定和保稅倉儲等十方面的創新需求。為了令企業更詳細地了解這一板塊,近期天津自貿區機場片區相關負責人網絡開講,詳解航空保稅維修再制造措施。
“下一步,天津自貿試驗區還將通過探索開展境外飛機保稅拆解和醫學影像設備保稅維修再制造等業務,推動保稅維修再制造新業態向更多行業和更深層次發展。”張忠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