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下午,商務部召開廣東、天津、福建自貿試驗區建設5周年網上專題新聞發布會。圍繞天津自貿試驗區在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保稅維修再制造領域的制度創新及所獲成效,天津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張忠東在線回答記者提問。
張忠東介紹,五年來,天津自貿試驗區始終將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制度創新的核心任務,全面貫徹落實《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和《進一步深化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的內容要求。其中70余項京津冀特色創新措施已全部落地,同時實施了《天津自貿試驗區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八項措施》《天津自貿試驗區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方案》,取得了良好成效。
張忠東圍繞構建京津冀國際貿易大通道、服務京津冀地區企業國際化經營、服務京津冀高質量開放型經濟發展、做好總結評估和復制推廣等方面做了詳細介紹,并通過數據進行具體說明。
五年來,天津自貿試驗區累計入駐央企70余家,設立超過400家創新類金融企業;2019年,承接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項目600余個,新增市場主體中,京津冀企業投資超過50%。為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天津自貿試驗區設立了總規模100億元的京津冀產業結構調整引導基金。此外,天津自貿試驗區與河北簽署了津冀自由貿易試驗區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總結推出了178項可與京津冀地區聯動發展的經驗案例……
此外,在解決企業和產業痛點過程中,天津自貿試驗區總結出境外飛機航程內保稅維修綠色通道、飛機保稅狀態購入部件及耗材等9種保稅維修再制造的新模式,滿足了涵蓋飛機維修、“客改貨”、部件延伸維修、適航性檢測、信用評定和保稅倉儲等十方面的創新需求,經專業機構評估,這些創新模式均具備可復制推廣價值。
張忠東對保稅維修再制造制度創新取得的成效也做了詳細介紹,包括促進保稅維修再制造產業鏈發展、豐富服務貿易的內涵、增強企業活力和完善維修過程產生固態廢物處置預案等。他指出,截至2019年底,天津自貿試驗區累計落戶60余個航空、船舶制造維修及培訓機構等項目。此外,船舶“委外加工”保稅維修創新模式為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帶來超過100艘/年船舶承修量。
最后,張忠東簡單介紹了天津自貿試驗區在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保稅維修再制造領域的下一步工作。他表示,天津自貿試驗區將全面實施天津市政府印發的《關于支持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創新發展行動方案》,在積極打造“京津冀+一帶一路”海外工程出口基地、推進京津冀金融服務同城化等方面持續發力,進一步推動京津冀協同開放示范區建設,強化京津冀改革創新協同聯動。此外,也將通過探索開展境外飛機保稅拆解和醫學影像設備保稅維修再制造等業務,推動保稅維修再制造新業態向更多行業和更深層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