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周起,隨著部分人員陸續返崗復工,全國疫情防控迎來了新的關鍵節點。在戰“疫”膠著對壘時期,如何做到防疫復產兩不誤,或將成為當前各類企業特別是中、小、微及外向型企業面臨的又一考驗。為有序推動企業分類分批復工復產,商務部辦公廳、工信部等國家多部委對社會各界關注的系列問題作出回應,并相繼出臺若干措施,為各地瞄準“雙戰雙贏”提供應對思路和政策支持。
疫情之下 企業復工復產難在哪
一段時間以來,受非預期性的外部沖擊影響,市場和社會的部分經濟活動按下了“暫停鍵”。當前,防控疫情仍是首要任務,但在打贏這場防疫阻擊戰的同時,也要打好經濟保衛戰。“要抓緊出臺科學分類、切合實際的復工復產防疫指南,指導各地合理確定復工復產條件。”李克強總理2月18日在國務院常務會上強調。
面對疫情之下的復工復產,不同類型的企業或多或少將會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如外貿、外資類企業或將面臨部分業務轉移境外、招商引資存在困難、外資項目可能取消等問題。囿于用工緊張、成本上升、資金不足、訂單不能按時交付、合同無法如期履行等問題的不僅是外向型企業,對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企業來說,也會為發展帶來一定的擾動。
考慮房租、物業、人工工資等必要成本從何而來,是企業面臨的問題之一。另一方面,物流不暢或將導致訂單延期交付、資金鏈斷檔可能造成還貸滯后、返程人員隔離會出現待崗不足、上下游產業鏈可能存在缺失、缺少必要的防疫物資等問題,也是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主要困難。為助力各地企業解困,連日來,從中央到地方圍繞“戰疫情保生產”出臺了相關措施,為企業渡過難關提供政策支撐。
精準施策 助力企業有序復工復產
針對出具不可抗力證明、法律咨詢、參展協調、供需對接、簡化進出口許可證申領、建立外匯政策綠色通道、臨時延長匯總征稅繳款期限和有關滯納金、滯報金等事宜,商務部辦公廳、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司和國家海關總署等部門陸續印發了相關通知與公告,幫助企業維護合法權益、減少經濟損失。天津市各有關部門圍繞工信部提出的工人返工難、物流運輸難、供應鏈運轉不暢、企業資金鏈緊張、防疫物資短缺等問題出臺若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企業輕裝上陣。濱海新區則在出臺企業復工復產《指導意見》的基礎上,再次嚴格“五個一”舉措,為企業復工復產保駕護航。
天津自貿區各片區全面落實黨中央關于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并于近日陸續推出“支持企業控疫情穩增長”的惠企舉措,在做好防疫保障的前提下,有力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中心商務片區所在的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繼發布“暖企16條”后,在重點保障城鄉運行、疫情防控、能源供應、交通物流、醫用物資、生活必需品生產、公共服務窗口單位、重大工程、重大項目等9類企業正常開工生產的同時,堅持科學、有序、可控地推動區內企業復工復產,以“網格+行業”全面排查為抓手,持續加強復產企業的現場審核,做到“7個嚴格核實”。
機場片區所在的天津港保稅區在制定支持復工復產、穩定用工需求、減輕企業負擔、加大財政支持、強化信貸支持、優化企業服務六項措施的同時,對空港口岸企業提供節假日免預約通關,推動兩步申報,匯總征稅等通關便利措施,提升口岸通關效率。為滿足企業經營和群眾生活需求,保稅區市場局登記窗口全面推行“網上辦”“郵寄辦”“預約辦”等服務舉措,確保在疫情防控期間,服務不下線、效率不減速、審批不斷網、熱情不打折,努力做到疫情防控和審批服務兩不誤。
天津港東疆片區出臺的惠企舉措涵蓋七個維度,細化至21條內容,圍繞防疫、復產等方面制定了具體的實施方案。期間,該片區不僅對集裝箱碼頭、冷鏈、供應鏈等企業進行了疫情防控工作的實地指導,也充分發揮了東疆銀企對接平臺“專家+管家”的服務作用,為轄區內企業提供著精準的金融服務。這些舉措和實招都將幫助企業堅定信心,共渡難關,引導企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序實現復工復產。
結合實際 關注企業政策需求
要實現“戰疫情 保生產”雙贏,需從實際出發,以問題為導向,關注企業政策需求。目前來看,企業需求主要集中在減免企業稅費、減免疫情期間辦公租金、開辟進出口綠色通道、延期繳納社保、提供防疫補貼等方面。此外,部分企業也希望在疏通產品銷售市場、疏通原材料采購通道、幫助提供員工復工手續、提供防疫物資和專業指導等方面獲得幫助。外向型企業則希望在資金融通、授信渠道、匯率和流動性風險等方面獲得支持。
為了兼顧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大眾變速器公司在復工前制定了“升級矩陣式”防控預案,最大限度嚴防疫情輸入性蔓延、流動性擴散。天津港保稅區也指派專人指導完成企業復工復產準備,通過“一企一策”的方式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和問題。東疆審批服務局也在這個特殊時期以“容缺后補”形式,為企業辦結融資審批服務手續、搭建綠色審批通道。接下來,各片區也將繼續完善企業復工復產服務指南、指導方案和防控措施,在積極落實各級支持政策的基礎上,做好企業復工復產期間的安全生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