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天津自貿試驗區獲批5周年,五年來,在市委市政府、濱海新區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在各有關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天津自貿區中心商務片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自貿區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各項部署要求,結合區域實際,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整合資源優勢,大力探索制度創新路徑和方向,全力推進片區建設發展。
改革試點任務基本完成
五年來,天津自貿區中心商務片區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圍繞國務院批復的總體方案和深改方案、人民銀行印發的“金改30條”準予實施政策,加大改革創新攻堅力度,牽頭任務基本全部落地,聚集了一批市場主體,取得一批創新成果,區域發展活力動力持續提升,整體形象面貌日趨成熟完善。五年來,片區累計注冊市場主體超4萬家,其中企業超2.5萬家,四上企業年營業收入1200億元,年稅收70億元,今年,片區企業接入央行征信系統被國務院作為經驗案例在全國推廣,同時,包括商業保理服務實體經濟新模式、再保理業務創新、知識產權證券化、“一制三化”改革、主題業務標準化審批服務、民非養老和培訓機構審批“多項合一”、無人審批超市等在內的改革創新舉措,也納入了相關部門擬在全國或京津冀范圍內復制推廣的范疇。
金融創新特色突出
在天津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中,中心商務片區被定位為建設“金融創新示范區”。五年來,片區緊扣這一定位,積極推進金融產業發展,逐步形成自身優勢特色。
一是金融主體形成聚集。區內現有金融、類金融機構超2700家,其中持牌機構76家,形成功能全覆蓋、產品全鏈條的綜合集群優勢,成為全市唯一金融全牌照區域。今年,天津市設立的第一個國際金融組織功能中心——亞投行數據綜合業務基地也將投入使用。
二是改革創新成效顯著。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的制度優勢,協同市場主體大力探索業務創新,形成了多個全國首創成果,如成立全國首批、北方第一家民營銀行——金城銀行,全國第一家保險國際救援公司——江泰救援;在創新型業務案例方面,完成全國第一單新三板反向并購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百合網收購世紀佳緣,設立首支京津冀產業結構調整引導基金,完成天津第一單QFLP業務等等。
三是保理產業亮點鮮明。區內注冊商業保理企業164家,約占全市24%,保理應收賬款存量總額近700億元。今年以來,中心商務片區在保理產業創新上不斷取得新進展,發行了全國首單完全基于交易信用的資產證券化產品、推出了全國首個保理線上債權確認融資新模式、依托數據賦能創新保理資產交易模式等。
四是央企產融結合亮點突出。中心商務片區作為國家級產融合作試點城區,依托區位優勢,著力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在央企產融結合方面取得突破,區內聚集70余家央企設立的300余家創新型金融主體,投資總規模超3000億元;中企云鏈公司應用云技術推出“N+N+N”融資新模式,累計幫助中小企業融資近1300億元,清理供應鏈企業三角債超5000億元。
五是金融市場多元化發展。區內共有交易市場17家,占濱海新區比重超70%。其中權益類9家,大宗商品類8家,交易標的涵蓋金融資產、農產品、知識產權、排放權等廣泛類別,為金融創新提供強大的市場牽引。如,濱海金融交易所創新打造的企業應收賬款資產流轉平臺,為200多家中小企業提供了近100億元的低成本資金支持。
六是金融綜合監管試點扎實推進。中心商務片區在全市率先上線“企業信息監管平臺”和“行業數據監測系統”,健全風險預警預報機制,變被動監管為主動監管;首創金融糾紛智慧審判服務平臺,通過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實現司法仲裁全程線上處理;率先試水金融監管“沙盒”模式支持金融科技產業發展,確保監管能力提升與金融開放創新同步。
新動能引育多點開花
天津自貿區中心商務片區積極支持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開拓探索、迭代升級。
一是大力推進平臺經濟建設。在網約車、旅游民宿、網絡貨運等領域先行先試,解決平臺經濟發展過程中稅務征管、準入門檻、行業監管等難題,聚集美團、滴滴、58到家、貝殼、順豐、愛奇藝、美圖、途家、愛彼迎、36氪等行業領軍企業。 二是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支持獵聘網成為天津市第一家拿到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的外資互聯網企業,辦理全國首張中外合資企業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構建適合產業創新的制度環境,實現途家網、貨車幫等典型項目成功落地;支持零氪重疾領域醫、藥、保商業模式落地,促進醫療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獅橋融合貸款金融、車后服務、整車干線物流,打造“信息化、標準化、智能化”的智慧物流平臺。 三是增強創新經濟引領服務能力。圍繞建設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依托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快速聚集雙創發展要素,設立京津冀跨境電商產業聯盟、京津冀眾創聯盟、科技成果轉化交易市場、于家堡創業培訓平臺等專業化服務平臺。今年,片區的雙創工作獲得國務院特別表彰。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持續深化
天津自貿區中心商務片區深入落實“放管服”工作要求,圍繞提升行政審批服務效率,以“一制三化”為引領,加大改革創新力度。
推出全市首個商事登記預約預審系統,建立“不見面審批”“首席審批官”等制度,在全國自貿區中首創的“稅務綜合一窗”,可受理企業稅務6大類,192項常用涉稅事項,企業辦稅時間平均節約20%-30%。 持續擴大“五減”“四辦”改革成效,制定政務服務高頻事項標準化工作手冊,完成 345 個類型項標準化工作,大幅壓縮審批環節,持續精減要件,減少審批環節,今年上半年累計直接取消申請材料事項 27 項,可共享申請材料事項 22 項,減少證明事項 31 項,減少辦理環節事項 22 項,減少辦理時限事項 35 項。 全面開展“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工作,落實“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審批服務”等改革措施。 進一步深化建設項目聯合審批改革,全面推行“清單制+告知承諾制”審批改革,縮短項目開工前手續辦理時間,實現社會投資低風險項目審批時間不超過25個工作日、帶方案出讓土地和規劃建設條件明確項目不超過30個工作日、既有建筑改造項目不超過15個工作日,為項目加快落地提供有力支撐。
營商環境區域配套日趨健全完善
天津自貿區中心商務片區不斷加強區域環境建設,積極引入各類公共配套服務資源,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五年來,已建成投用商務寫字樓宇120萬平方米,并相繼建成了包括城際高鐵站、萬達商業廣場、濱海文化中心、網紅圖書館、洲際酒店等一批交通和商業等配套設施。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還有一項藝術品級別的項目——天津茱莉亞學院正式竣工開學,該項目是全球知名音樂學府美國茱莉亞學院110年來首次走出紐約合作辦學,也是其唯一的海外校園,學院按照世界級音樂學府標準建設,建筑技術在國際上處于絕對領先水平,以音樂及相關表演藝術教育為主,并計劃每年組織百余場公演。該項目將進一步全面提升區域品質和形象,吸引更多海內外人士走入中心商務片區,增強片區影響力和知名度。